台灣影展有個神秘的分級叫做超限制級,觀影之前要簽署觀影同意書,意即:對即將觀看的內容有所認知,若發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任何不適,願自行負責,特此簽署。(同意書內容),這個舉動行之有年,但用在這部斷開愛鏈上,我仍舊搞不清楚超在哪邊。
在心理認同自己為女人艾利的賽巴斯汀,被異男安德烈出手相救,一顆命運的種籽在少女心中生根發芽。導演一開始就在性別與性向間畫上曖昧的色彩,艾利帶著鼻環,穿著最有女人味的服飾,但是在她獨特的裝扮下,如同你我一樣渴望愛情,希望有個信賴的人可以依靠,只是這個社會還不夠寬大到接納非我族類,露骨的歧視與漫罵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,當他們求救時,也不見得會有人伸出援手。安德烈的出現無疑是艾利唯一的浮木,兩人如同情侶般相處,做些瘋狂好玩的事,親密擁吻,但是要將彼此納入自己的生活圈時,問題立即浮現出來,艾利以他最舒服喜歡的模樣出現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。最唏噓的那句台詞是,當安德烈對艾利說我不是同性戀,對方快速回答我也不是。短短兩句對話就表明了兩人在性別上認知的差異。
當我們接受得了自己的樣貌時,何需在乎他人眼光?這句話乍聽之下非常勵志,但往往壓垮人的就是社會輿論,只要跟他人有所接觸,階級、性別、性向、宗教、種族、外貌……那付厚重的有色眼鏡永遠擺在那邊放大檢視,就像許多人說的我可以接受同性戀,只要他們不要怎樣怎樣,附帶條件式的支持一直是主流性向社會的傲慢,可怕得是,很多情況下異性戀們傷人而不自知,還洋洋得意著:你看,我們一樣平等。雖然殘酷,但我喜歡電影最後的結局,安德烈對於艾利情感的搖擺不定,他一方面喜歡艾利,一方面卻又無法接受艾利用這般樣貌出現在他的生活圈,反觀艾利,從一開始對安德烈的全心依賴,到最後闊步昂然離開,她的美又堅強了一分。
除了同志需要被關注之外,第三性、變裝者、性別認同……性別與性向以各式樣貌呈現在大眾面前,這可以是一部小品愛情電影,也可以是驚世駭俗的超限制級影片,此片的性愛場面被導演處理得乾淨唯美,再赤裸交纏的鏡頭也髒不過一眼歧視,當我們的教育還有執政者的腦袋還來不及追得上這些議題時,我想,這樣的觀影同意書還是要再簽個幾年吧。
最後放一支很棒的廣告,彩虹色的眼鏡一向很美麗:
撰文:小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