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北電影節】限時蒐證──越醉越清醒的性惡論

近幾年最能代表波蘭電影的沃伊切赫斯馬喬夫斯基,以一貫人性本惡的中心思想,帶來了這部諷刺波蘭警察普遍貪汙現象的限時蒐證,此片雖然黑暗血腥,但導演一針見血的劇本與原創性,讓此片票房在波蘭一片光明,一向以藝術與票房並重的〈綜藝報〉(Variety)更是稱其「十大矚目歐洲導演」。

斯馬喬夫斯基的作品永遠在探討人性本惡論,惡是什麼?惡從哪裡來?我們有辦法逃避嗎?他認為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,大家唯一的差異是自己邪惡的本質什麼時候會爆發。另外重要的一點,在他的片子中,酒都佔了很重的比例,因為他認為酒精是催化人性本惡最好的媒介,一醉解千愁成了最佳藉口。每個角色的必要之惡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,但是當片中主人翁被自己的罪惡壓得喘不過氣來時,亙古不變的愛讓他有了出口,故事中導演不斷的在愛與惡之間徘徊,在人性本惡的架構下,仍有微小又美好的愛等待角色去發掘。

限時蒐證中大量使用影片剪接以及插入鏡頭,一個場景可能沒有演完全就換到下一幕,但奇妙的是,透過這些片段的推想,觀眾總能理解事情的經過,而之後會衍生出怎樣的問題。這樣的剪輯除了強調片中故事的混亂感之外,導演同時也希望藉由這些晃動的畫面,讓觀眾體驗演員的真實情緒。電影同時也使用大量自拍以及手持攝影,手機這個物件在影片中有著極大的分量,當我們以為自己藏得天衣無縫時,殊不知已成了影片主角,但微妙的是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遍,讓攝影這個動作藏在生活中而不自覺,這形成了一種既公開又私密的詭異隱私,路邊的監視器、超速照相機、小至電梯大到街口,人們對於自己的暴露越來越習慣,也越來越無感。

本次台北電影節專題選了斯馬喬夫斯基四隻長片,片片各有特色,但都有一個的共通點:貼近波蘭小民生活。導演將生活中最無助難過的部分拍進電影,彷彿在那些黑暗時刻中,仍有一隻睿智的手,指引你可以(或不可以)往哪個方向走。斯馬喬夫斯基拍出了波蘭社會中被捨棄的實話與醜惡,揭露人性了脆弱和複雜,究竟人們是因為喝醉犯錯,又或是犯了錯而不願意清醒?就像他在電影結尾最喜歡用的拉高空拍鏡頭,好似要我們退一步換個角度才看得清事件原貌,又或者這是上帝視角最終淡然看著人間鬧劇?答案或許只有天曉得吧。

台北電影節《限時蒐證》簡介

撰文:小吉

About 波妮

Hi 我是編輯 pony :) 目前正在 #u5mr 努力培養新東西,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點這個網址看到更多不同主題唷! >>www.u5mr.com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